為免影響你的閱讀體驗,請選擇英文語言及使用桌面版網站瀏覽。

探討香港一校兩社工政策

社會

Ryan Cheng, Alvin Cheng

7/30/20241 分钟阅读

過去幾年來,全球對青少年的健康和福祉越來越關注。特別是在香港,政府通過政策干預措施,如「一校兩社工」政策,來解決年輕人面臨的健康和福祉問題。香港政府於2012年制定並實施的「一校兩社工」政策,就是地方當局為了幫助年輕人應對學校系統內多維度問題而採取的諸多預防措施之一。

通過相關的統計數據、與其他地區類似政策的國際比較,以及利用學術文獻,將探討「一校兩社工」政策是否產生了影響,以及如何進一步發展以滿足香港未來幾代人的需求。

2012年在香港發展的「一校兩社工」政策,實際上是對學生在教育系統中的多樣需求的一種善意表現。該政策要求每所中小學配備兩名全職社工,這些社工應該為學生提供廣泛的支持,無論是面對複雜的學術、情感還是社會問題。已有證據表明,這項政策在滿足香港年輕人的需求方面是成功的(Wilson & Kelly, 2010)。

香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首個問題是心理問題的上升趨勢。2019年衛生署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根據香港心理疾病調查,13-18歲青少年的常見心理障礙率為13.3%,這再次驗證了當今青少年所面臨問題的嚴重性(香港衛生署,2019)。每所學校配備兩名全職社工,可以及時檢測和治療面臨心理問題的學生,從而促進整體健康。

不僅香港政府教育局的數據揭示了學校內對支持服務需求的增加,還指出了教育政策變更的必要性。相比之下,2019年至2020年向學校社工請求轉介的學生數量增加了7.5%(教育局,2020)。這種需求的急劇上升表明,「一校兩社工」等替代方案對滿足年輕人的基本需求是有意義的。此外,社工在所有學校中旨在為面臨複雜問題的學生提供更多的一對一詳細幫助,這導致了學術表現和整體福祉的改善。

根據Abraham Maslow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為學校社工提供了一個框架來解決學生的各種需求。在生理和安全需求方面,學校社工可以幫助有需要的學生申請食物援助,並提供一個支持性的、無威脅的、安全的環境,遠離暴力和虐待。在愛與歸屬感需求方面,社工可以通過組織同伴支持小組或趣味博覽會,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同伴關係,並融入學校社區。在自尊和自我實現需求方面,社工通過承認成就來幫助建立自尊,然後鼓勵他們追求興趣和潛力,這包括職業指導和大學規劃。

因此,「一校兩社工」政策已被證明是有效的。通過及時干預、個別幫助和增加的可及性,這項政策在確保學生的識別、福祉和學業成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許多國家已經選擇使用相同的解決方案,重點是為教育機構的學生提供更好的支持。例如,在英國,有「學校和聯絡試點計劃的心理健康服務」,其中心理健康專業人員駐紮在學校,包括學校顧問和心理學家,旨在解決學生中的心理健康問題(教育部,2019)。該計劃的效果經過評估,顯示出顯著的積極成果,包括學生的缺勤率降低和學業表現提高(教育部,2019)。

在澳大利亞,有「Head Space」計劃,為12至25歲的年輕人提供綜合心理健康服務。這項計劃包括諮詢、心理治療等,旨在實現早期干預和預防(Rickwood等,2014)。研究人員發現,像Head Space這樣的數字活動有助於提高心理健康服務的可及性,並減少阻礙年輕人尋求幫助的心理污名(Rickwood等,2014)。

為應對香港學生中不斷上升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是由於激烈的學術壓力、家庭期望和社會經濟挑戰引起的,提出了一個綜合學生健康框架,以提供一個全面的方法來應對學生的福祉。

該框架有三個要素:減壓課程改革、家長參與計劃和導師計劃。為解決學術壓力的根本原因,建議進行課程改革,以平衡學術壓力和學生福祉。這包括將生活技能培訓納入學校課程。例如,壓力管理、韌性建設和情緒智力。可以進行調整(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基於項目的學習),以減少工作量並創造靈活的學習環境。建議為家長舉辦工作坊和支持小組,因為家庭動態對學生心理健康至關重要。這些計劃將教育家長識別壓力信號和管理期望,使家長能更深入了解影響孩子情緒的潛在因素。關於導師計劃,可以讓年長學生、校友和社區志願者擔任年輕學生的導師。這些導師將提供指導、支持和鼓勵,幫助在學校內建立一個支持性網絡。通過從導師那裡獲得生活經驗的見解,學生可能會更清楚自己的生活道路。
與學校和社區利益相關者的合作,將確保改革和計劃適當地滿足香港學生的具體需求。綜合學生健康框架創造了一個更加支持的教育環境,使學生能在學術和個人方面都能茁壯成長,最終促成一個更健康、更有韌性的未來一代。


對於香港的政策制定者來說,「一校兩社工」政策對於社區中有高需求和自我實現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在學校內提供了改善的心理和健康服務。與世界其他地區將心理健康服務整合到學校環境中的情況相比,這一點的突出性更加明顯。針對特定問題,如防止網絡欺凌的定制干預措施,可以到位以處理年輕人面臨的具體問題,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健康。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2019).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nd Schools Link Pilot Program: Evaluation Report.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5f80476f8fa8f51e7edfa0d7/MHSSL_Evaluation_FINAL_for_gov.uk.pdf.

Hong Kong Bureau of Education. (2020). Statistics on social workers in schools.

https://www.edb.gov.hk/en/about-edb/publications-stat/figures/index.html

Health Department Hong Kong. (2019). Hong Kong Morbidity Mental Survey.

https://www.healthbureau.gov.hk/download/press_and_publications/otherinfo/180500_mhr/e_mhr_full_report.pdf.

Rickwood, D., Telford, N., Parker, A., Tanti, C., & McGorry, P. (2014). Headspace - Australia's innovation in youth mental health: who are the clients and why are they presenting? Med J Aust. 3;200(2):108-11.

Chen, J. (2018). Cyberbullying Am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Journal of Social Work, 52(3) 49 - 62.

Wilson, G. & Kelly, B. (2010).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Preparing Students for Practice Learning.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40(34) 101- 150.

Bob Poston. (2009). Association of Surgical Technologists. https://www.ast.org/pdf/308.pdf

References